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识新闻» 中心通知
中心通知
通识教育中心关于开展2020年重点建设通识选修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5-28

自2019年3月我校通识教育中心成立以来,在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作下,首轮八门重点建设的通识课程开设情况良好,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好评。为继续推进我校通识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带动本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通识教育中心将于2020年秋季学期推出第二轮通识选修课程进行重点建设。本轮课程由通识教育中心与教务处根据我校在职教师自主申报情况统筹安排。课程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程申报时间

2020年5月28日-2020年6月8日

二、课程申报要求

1. 任课教师

课程主讲教师须为北京体育大学正式在编教师,不限学院、专业。鼓励跨学科、跨机构组建教学团队。

2. 课程性质

本批申报课程为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

3. 目标定位

课程设计以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北京体育大学人才核心能力的提升为总目标,注重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申报课程的目标需适合并服务于相应课程模块的整体目标。课程模块如下:

(1)中华文明:国家意识、文明传承

(2)外国文明:认识他者、理解世界

(3)中西对话: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

(4)体育与人文对话:跨学科专题

(5)体育与科技对话:跨学科专题

(6)美育:美学史论、艺术鉴赏、艺术创作实践

4. 授课内容

(1)课程内容要尽可能还原、回归其所属学科大类的基本方法、基础原理与基本精神。课程内容须注重基础性、通用性、可迁移性,同时要有必要的专业深度。

(2)课程需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一定的挑战度。

5. 授课形式

通识课程秉持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授课形式,参考课程形式如下:  

(1)大班讲授、小班研讨(须在教学大纲中对小班研讨的组织内容和形式进行说明)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或理论和实践结合

(4)研究型教学

(5)其他符合通识教育理念的教学形式

6. 选课人数

每门课选课人数在60-300之间。

7. 学分设置

课程学分与学时按比例匹配:每学期16学时课程为1学分,每学期32学时课程为2学分,每学期48学时课程为3学分。

8. 考核方式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以50%-70%为宜;期末成绩所占比重以30%-50%为宜。

9. 课程管理

任课教师在开课期间接受教务处与通识教育中心的课程监督和管理。通识教育中心根据课程申报、督查、验收情况对课程质量进行统一评定,并给予课程建设以必要的经费支持及课程效绩奖励。

三、课程申报方式

课程主讲教师于2020年6月8日13:00前通过以下链接填报个人信息与课程信息:

https://shimo.im/forms/RKAWVabmQeF5Lwk8/fill

四、课程审定流程

事项时间说明
在线课程申报5月28日-6月8日主讲教师选择课程模块,提报课程名称、课程设计方案与个人简历。
课程审定6月8日-6月20日

通识教育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对相关材料统一审核,综合课程类别需求与专家评审意见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课程名单,提报教务处备案。

确立课程名单6月20日-6月27日

课程名单与申报材料经教务处备案后录入本科生选课系统,按规定开放选课;

通识教育中心向课程任课教师发放开课确认函。
在线课程设计6月20日-7月6日任课教师根据中心意见通过超星网络平台在线初步建课,完善教学大纲,上传相关课程讲解视频。
专家团评审7月6日-7月15日通识教育中心组织校内外专家根据各门课程在线设计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
完善课程设计7日15日-8月30日任课教师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
开课9月正式开课。


课程名单确定后,将在北京体育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与教务处官网公布。

联系人:郭婷婷、赵娟、刘晓

办公地点:南办公楼123

联系电话:62988846



北京体育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2020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