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识新闻» 通识资讯
通识资讯
人文学院召开“写作与思维训练”课程改革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4-10

2021年4月8日,人文学院“语文教研室”教师连同“通识教育中心”教师,在人文学院图书室就“写作与思维训练”精品课课程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    

田青院长传达了学校关于课程改革的相关意见。程红教授就《写作与思维训练》课程建设的背景与目前改革的基本情况做了三点介绍。第一,目前课程大纲不宜太大变动,任课教师从教学形式上发挥创新,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第二,新学期前三周的课是线上课,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线下课的反馈要比线上课好。第三,课程改革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挑战,有很多细小的环节都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磨合。    

“我们在追求做到最好的路上,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  

default.jpeg

邢老师提出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此需要正视问题,而非回避问题。另外32学时的课无法填补过往10多年的知识空白,但是至少能够让学生有所提升,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关于课程改革邢学波老师提示道,人文学院需要和教务处做好沟通,避免由于观念不统一或经费限制等原因影响教改进度。

“我们也许不能彻底改变,但是也许能够带来一点变化,在有限的空间里做一些腾挪。” 

default (1).jpeg

赵娟老师提出,认识到“写作与思维训练”这门课的责任和使命至关重要。如果说《体育概论》是带有北体烙印的专业课程,那么《写作与思维训练》则是带有基本诉求的课程。结合北京体育大学实际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结构性调整,建设《写作思维训练1》《写作思维训练2》系列教材。    

刘晓老师提出三点看法:第一,在课程分配上,写作课程作为全校的公选课程设计各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我们有必要做到“因材施教”。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强“析理类”文体的训练,尤其要强化学术论文写作训练。第三,在教学形式上,建议拉长课程战线,课程从目前的32学时调整到全年64学时,包括32学时的线上课程与32学时的线下教学,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加强线下教学的互动与讨论,实践“以学为中心”的通识教育理念。      

田青院长最后做出三点总结:

第一,课改项目难度确实大,希望老师们充满信心。    

第二,学院带动年轻教师共同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    

第三,把《写作与思维训练》课程当作重要抓手,争取为全国体育类院校树立典范。

default (2).jpeg

文案/王珊珊

编辑/鄢畅

校审/刘晓、李瑾、吴俊